變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疾速開展,我國的包裝和食品機械行業獲得了世人注目的進步,已成為機械工業的14大產業之一。該行業范圍非常普遍,僅食品機械就包括:糧食加工機械、食用油加工機械、屠宰及肉制品加工機械、水產品加工機械、果品蔬菜加工機械、蛋制品加工機械、糖加工機械、乳及乳制品加工機械、便當食品加工機械、餅干糕點加工機械、糖果加工機械、罐頭加工機械、調味品加工機械、豆制品加工機械、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機械、酒類加工機械、軟飲料加工機械、醫藥加工機械、煙草制品加工機械、廚房機械、茶葉加工機械、冷飲加工機械、水處置機械、食品機械有關控制設備及有關檢驗儀器。包裝機械包括有:灌裝機械、封口及貼標機械、裹包機械、真空(充氣)包裝機械、充填封口包裝機械、捆扎機械、紙板及紙箱加工機械、金屬容器加工機械、塑料容器加工機械、玻璃容器加工機械、紙制品容器加工機械、快餐具加工機械、紙漿模塑加工機械、包裝帶加工機械、包裝資料加工機械、軟包裝印刷機械、包裝機械控制設備及控制儀器等48大類4000多種產品。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概略
食品和包裝機械是一個新興的行業,隨著人民生死水平的進步,對食品的請求也逐步增加,對食品的質量衛生請求越來越激烈。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作為行業構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經過80年代的開展,90年代完成高速增長,目前根本順應了我國食品工業和包裝工業的需求,成為我國機械工業14個大行業之一。
到70年代末,我國包裝和食品機械種類只要100多種,年產值只要7000--8000萬,增到1000多種,年產值到達52億元。而到1989年,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年銷售額已到達100億元,產品種類到達1700余種。到1994年,全行業總銷售額超越150億元,產品種類到達2700多種。終年從事食品和包裝機械消費企業超越3000多家,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已-亡升為機械工業部直接收理14大行業之一。特別是近幾年,行業獲得了長足的開展。1995年以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進入穩定的開展時期,年均增長率不斷堅持在15%左右,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年銷售額由1994年的150億元增長到1995年的275億元,產品種類由2700種增加到3500種。據海關統計,1998年食品和包裝機械出口額已到達3億美圓(其中大機械只要1億美圓,家用榨汁機、洗碗機、豆漿機、家用電動絞肉機等小型家用食品機械占絕大多數)。
2001年食品和包裝機械年銷售額由1999年的275億元增長到353億元,產品種類由3500種增加到3700余種。據海關統計材料,2002年食品和包裝機械出口額已到達5億美圓。2002年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93.36億元,2003年到達460億元。
截至2004年11月統計,全國從事食品和包裝機械制造企業(含研討院所)4240家,在職職工23萬人,人均年銷售額17萬元。僅就對從事食品飲料、煙草包裝、飼料消費專用設備消費的537家調查發現,屬于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42家,占26.5%;民營企業347家,占64.5%;三資企業48家,占9%。也就是說民營企業是本行業的強大生力軍。
截至2004年底,在全行業消費包裝和食品機械的4240家企業中,重點主干企業有50多家,這些企業都具有較高的技術程度和設備條件,具有自我開發才能和一定的經濟范圍,是配備我國食品和包裝工業的主干力氣。前30家企業占企業總數0.7%,總產值54.14億元,占全國總產值的13.83%。前40家企業占企業總數的1%,工業總產值占企業總產值的15.56%。如湖北京山輕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溫州神力集團、樂惠(集團)實業有限公司、廣州達意隆包裝機械有限公司、廣州輕工機械有限公司、合肥輕工機械廠、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總公司、杭州中亞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是具有一定范圍和實力的主干企業,產值都超越億元,有的已到達20個億。全行業產值超越億元的企業已到達20家,超2億元的企業有10家。隨著行業的開展,逐漸構成以原部屬科研院所為首、中央科研院所為主干、企業科技力氣為根底的科技隊伍和科技開發才能。目前全行業共有130多個科研院所,各企業都有本人的科技隊伍,如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討院、合肥通用機械研討所、南京食品和包裝機械研討所等都是科研開發的主干力氣。同時已樹立了一個食品和包裝工程專業配套的教育體系,如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天津商學院、無錫江南大學等都設有食品和包裝機械的特地院系,培育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
適合的開展環境
農業部在十五期間提出的全國7大產品范疇及9個產業帶,為“十一五”農副產品加工設備的開展打下良好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