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電商購物節無疑是對包裝紙行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拉動作用,迅速帶動了紙板箱的市場需求,“雙十一”剛開始,僅用時33分53秒,就突破200億元大關,而這200億元的成交額得產生巨大的紙板消費量。尤其是華南、華東地區,瓦楞紙的價格簡直翻番。
同時“雙十一”也是家電線上促銷比較集中的一天,除了打折促銷外,贈送禮券、派發紅包等促銷手段也較大程度上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網購量的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提高瓦楞紙及箱板紙的市場需求量,網購紙包裝訂單量的增加也成為月初沿海部分地區規模紙企再次上調瓦楞紙及箱板紙報價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相關部門預計,今年“雙十一”快件業務量將超過7.6億件,快遞紙包裝的用量將增長52%。
雖然“雙十一”過后,箱板紙的訂單會減少,但是12月份即將迎來的圣誕、元旦等“送禮節”,這將會使箱板紙的熱度持續一段時間。
回收利用仍是短板
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終端需求呈現持續疲軟態勢,故今年紙包裝行業受到較大影響,行業開工率及原紙價格較上年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據了解,受近兩年終端行業退市企業數量增加影響,紙箱包裝廠的經營狀況亦是每況愈下,企業融資難度加大,資金回籠困難,周轉期延長,企業利潤呈現下降趨勢,部分中小包裝企業利潤水平在盈虧平衡點上下徘徊。目前國內部分規模企業為取得利潤比較大化,擴展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原紙、紙板及紙箱一條龍的產業鏈模式,然而目前國內做到完善的一條龍服務模式的企業數量甚少。卓創資訊廢紙行業分析師唐中正表示,“我國是造紙大國,從海關統計數據來看,我國1~9月瓦楞紙及箱板紙進口量不足70萬噸,占國內瓦楞紙及箱板紙產量的2%左右,除部分高端產品外,進口用量較少,對國內瓦楞紙及箱板紙市場影響甚微。”
因傳統物流的提速和拓寬,貨物區域流動性增加,勢必提振包裝材料的需求。原本廠家-經銷商-消費者的模式轉變,B2C模式備受青睞,小單貨物增加,提高包裝紙的需求。但是,業內人士也指出,可能也影響有限。唐中正指出,“雖2013年以后快遞包裝行業發展迅猛,然快遞包裝使用量僅占紙包裝需求量的20%左右,對紙包裝行業的影響有限。故難以短時間內帶動紙包裝行業迅速回暖。”
另外,關于回收的問題,廢紙箱回收效率并不高,主要還是因為主動回收意識不強。跟其他垃圾一塊丟棄了,回收成本就提高了,因為這需要人工分揀,費時費力。目前快遞回收并沒有形成真正的產業鏈,主要還是因為快遞包裝占廢紙的很少一部分,除“雙十一”、國慶期間集中外,分布相對分散,專門回收收益有限,并沒有被商家所看重。唐中正建議:“比較好的方式是當面拆封,快遞小哥回收,再由快遞公司統一銷售并產生效益的模式。但實際并未執行,因為廢紙價低,快遞公司回收熱度著實有限。且快遞小哥權衡之下,為提高個人收益,多送件才是上上之選。”
隨著網購的興起,快遞包裝成為整個網購過程的一部分,紙包裝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很多生產瓦楞、白卡、白板等包裝用紙企業開始將眼光投向了物流快遞紙箱市場,延伸產業鏈。
瓦楞紙箱作為比較主要的紙包裝產品,回收利用率高,對于很多包裝企業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原材料。一方面,包裝企業可將生產的瓦楞紙箱推向物流快遞市場;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其進行資源的回收再使用,像是1號店近日就推出了“1起環保·紙箱回收”活動,買家如果在簽收商品后將紙箱返還,每個紙箱可以獲得50積分。積分可用于換購商品、參與抽獎、換抵扣券等。這種雙向交易符合以綠色、hb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有利于我國廢紙回收體系的建設,值得推崇。
當然,光有企業的表現是遠遠不夠,政府也要參與進來,主導回收體系建設。目前,人們對于工業產品的回收狀況十分重視,但對于輕量化的包裝物的回收還有所忽視。有專家表示,快遞行業應形成回收紙箱的“逆向物流”模式,國家也正在探討押金制的回收模式。總而言之,“紙箱回收”是一個涉及政府、網購運營商、物流、消費者的巨大系統,要想讓紙箱循環利用取得比較佳效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