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發展迅速,人性發展細膩,對產品和包裝的要求更加挑剔,所以設計者不再把包裝的功能僅局限于滿足商品的裝潢和商品質量保全方面,而更多的考慮消費者對商品更本質的要求:和方便性,靈巧性,時尚性和人與環境的協調性。所以,宜人性設計逐漸成為商品包裝設計的新趨勢應幸而生。從根本上講,一件質量合格的產品還不能稱為商品,產品必須經過包裝技術和其他物流銷售技術的處理才能變成受市場歡迎的商品;而且,市場上的商品并不能自動實現其價值,只有經過消費者購買和使用后才能真正體現其社會價值。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行為將更為理智。而商品包裝設計中的方便性,靈巧性,安全性,時尚性的考慮則完全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所以,包裝設計者應該了解人體工學因素或宜人性原理,把它充分應用到設計方案中來。例如,德國品牌的眼睛護理藥劑的包裝,其結構特點是同一容器里并排有兩個圓瓶,分裝白天和夜晚用的護理藥劑,為了區別,兩個瓶頂端的噴頭高矮稍有不同。雖然差別只有一點點,可是這個巧妙的設計卻充分考慮到消費者使用上的易于識別,也節省了包裝資源,又具有減量化包裝的思想,體現了它獨特的時尚性。
由于已經研制出模擬這些條件的專業測試設備,因此已能對待選材料進行測試。將待選材料的測試結果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所定義的模具進行綜合,成形過程的數字模型可預測:相同模具中不同材料的特性。使用這種模擬過程的好處是不需進行目前應用的包裝測試。而這些測試占用重要的生產時間;同時還將減少選擇材料的工作量,并有助于使包裝公司遵守和包裝與包裝廢棄物指令的規定。在證實材料可以采用的同時,削減了現實測試的費用。轉運測試在完成成形過程和與包裝機械有關的理論上最佳的待選材料的模擬后,下一步就是完成包裝產品的轉運測試。
轉運測試的復雜性與一個進行包裝―振動―跌落―檢查測試或實際轉運檢查的小型樣品集是不同的。包裝―振動―跌落―檢查測試或實際轉運檢查費時費力,而且如果有多種材料需要測試,將增加篩選最佳材料的費用。直到最近,仍沒有對轉運失誤進行準確預測的測試。有些方法如泰博磨損法雖已表明此類測試與室內檢查中發現的轉運失誤沒有相關性,但研究一種精確的失誤測試方法,對完成轉運包裝所有失誤模式的詳盡分析仍是非常必要的。對于復現式的失誤模式測試來說,應使用真實的設備并與預測加以比較,以確保相關性能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