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利器終于祭出,11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決定:自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
此次降息意義不小,一來這可是時隔28個月來的首次調整。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
直觀的一個感覺,房價可能要漲了、股市可能也要漲,各個行業各說一辭,當然也有一部分觀點認為,此次降息,不是以單純刺激經濟為訴求,而是以優化信貸結構為目標,即央行所說的“寓改革于調控”。
近日的新聞聯播里,總理李克強在浙江義烏一帶考察,新聞聯播播送之時提及了本輪經濟調整,增速下滑,但是就業人口未受到較大沖擊,所以總理最擔心的情況沒有發生,是因為類似浙江一帶的電子商務這樣的新經濟吸納了新的就業人口。加息另一方面也是推動產業調整的動力。
經濟進入四季度,國內經濟呈持續回落趨勢,10月份各主要金融數據低迷加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這便是選擇這個時間點出來的用意。這對咱包裝印刷行業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降低融資成本
于降息原因,央行日前稱,當前,我國實體經濟反映“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比較突出。這自然包括我們包裝印刷行業在內,款難貸、利率高,抽貸斷貸導致大量企業出現融資危機。
在經濟增長有下行壓力、結構調整處于爬坡時期、企業經營困難有所加大的情況下,部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對融資成本的承受能力一直在往下走。
與此同時,同時在互聯網金融以及理財產品分流的沖擊下,銀行吸儲難。制造業企業等更是艱難。
例如江蘇省社科院一項針對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的調查顯示,目前調研的企業的利潤能在3%—5%就已經不錯了。“實體經濟利潤空間太小,導致企業沒有了積極性,現在房地產不好,股市還一般,有點錢也去都去買理財、做金融等虛擬經濟。”
按央行相關負責人的說法,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就是: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這一突出問題。
當然此次降息是不對稱降息,這也表明,政策層面希望通過縮小銀行的利差,引導更多的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19日,國務院提出了“融十條”,其核心就是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搭配降息這一信號,2015年諸多企業的融資難、融資成本高有望得到緩解。
包裝印刷行業期待連續降息
當然面對2012年的連續降息,此次降息還有下一次嗎?這個問題市面上有不同的觀點,多降一點對于企業融資總是好的。
例如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分析稱,央行本次降息能否真的降低融資成本,還需要時間去觀察。但貨幣寬松空間一旦被打開,再考慮到存貸比調整帶來的繳準壓力,預計下一次降息不會太遠,一直會持續到社會融資余額增速拐頭向上、經濟內生動力增強為止。
至于咱們的印刷包裝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產業部門,2012年連續降息之時,盡管國民經濟也在盤整,但是印刷包裝業的發展速度上,保持了一個較高的增速。
當時,除了2008年下半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全球金融海嘯的特殊時刻,很少有在一個月內兩次降息的相關歷史記錄。當時說,08年連續降息貸款利率下行的空間直接擴大到70%,力度之大可見。所以說,之前2012年降息可和2008年相媲美。
而當時包裝印刷業的規模,依托粵港出口的珠三角、整合出版資源的環渤海和發揮綜合實力的長三角三大印刷產業帶,三大產業帶的印刷總產值已占全國75%以上。在2011年印刷銷售總額達到3480億元。
當時降息,也在向印刷包裝市場發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信號,改變了印刷包裝企業的心里預期,讓很大一批企業的戰略安排上出現了積極的信號。
而降息之后,盡管每家企業感受有限,在總量上自然相應降低了彼時的融資成本。而此次,如果一次降息力度有限,若能出現連續降息,自然對行業是一個很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