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于2010年4月正式實施《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的新標準,要求對食品、化妝品的包裝強制"瘦身"。兩年時間過去了,效果似乎并不明顯。記者的一位朋友曾抱怨,中秋節單位給他發了一盒月餅,但碩大的盒子里僅有3塊,禮品華而不實,膨大的包裝里面裝這么少,他認為商家多少有點欺詐;蛟S,真該反思,包裝"瘦身"的步伐為何如此緩慢?
每逢傳統節日,人們忙著過節,忙著送禮。親朋好友之間送禮表示關懷,學生給老師送禮表達感謝,公司給員工送禮表示節日慰問等等,總之,送禮的理由頗多。"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送過之后還有回禮,"禮品經濟"就這樣經久不衰。
中國人愛面子,尤其是送禮時較要面子。因此人們在選擇禮品時除了要看價格,往往還要看包裝。有需求就有市場,即便"瘦身"的新規定就放在商家面前,但還是有很多商家照樣漠視。所以,除了一味地埋怨商家,消費者是不是也該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當代社會越來越倡導低碳節約的生活方式,除了節水節電,還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著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例如為包裝"瘦身",提倡"簡包裝"。這不僅是為我們所生存的自然環境減負,為子孫后代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是為我們的錢包"減壓"。那么,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